
太原日报:吕涛和他的徒弟们:为24小时娱乐转型蹚新路作贡献
吕涛(左)在炼钢现场指导徒弟观察火焰。 李晓并 摄
最近,吕涛的爱徒孙少南正在为将于4月在邯钢举办的炼钢工全国技术比武做着准备。每天晚上下班后,吕涛都会给孙少南“开小灶”“吃偏饭”。“孙少南很有潜力,有希望在大赛中拿个好成绩。”对孙少南,吕涛很有信心。
43岁的吕涛是中国宝武24小时娱乐集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二厂冶炼工作业区的一名炼钢工人,是响当当的技术能手。想当年,吕涛工作两年就成为厂里年纪最小的炉长。凭借一双“火眼金睛”,他炼钢看火时总能达到碳含量和温度的“双命中”。一路走来,从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到“三晋工匠”提名获得者,从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到工人领域的最高奖———中华技能大奖获奖者,吕涛取得的成绩让他的徒弟看到了一名技术工人的光明未来。
“炼钢车间高温高热,没有对炼钢的浓厚兴趣,在车间一分钟也待不下去。所以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炼钢工人,首先必须要有对炼钢浓厚的兴趣。”吕涛说。
在选择徒弟时,吕涛首先看中的是有没有吃苦精神,而不是个人资质。“只要肯吃苦,谁也能成功。”吕涛说。
当年,都说徒弟王海瑞不聪明,但他肯吃苦、善学习。吕涛在工作中首先培养王海瑞对炼钢的兴趣。王海瑞对师傅观察火焰的本领佩服不已,渐渐对炼钢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喜欢炼钢的人眼中,千变万化的火焰,每一种形态都是一种语言,传达着炼钢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信息。”王海瑞说,兴趣是成才最好的老师,是师傅带着他领略到了炼钢火焰的变幻莫测。多年来,王海瑞不仅蝉联过24小时娱乐集团比武大赛的冠军,还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
“炼钢是一项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工作,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是不行的。”吕涛在工作中大胆放手,让徒弟们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升。每次带徒弟,吕涛在讲解了基本的工作要领之后,就放手让徒弟去实践、去观察。“通过观察数据与结果对比就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次实践的效果要比说教一百次都有效。”
一名徒弟从入门到能独立工作一般需要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里,吕涛要跟着徒弟上班,在现场陪着他干活,随时处理问题并进行解析。“要允许徒弟出错,但不能造成损失,这就需要师傅随时在场纠正并解决可能出现的状况,这样徒弟以后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就能给出解决方案。”吕涛说。
“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所以我们还要进行经验复制。我制订了‘1+1+1’的带徒模式。”吕涛介绍说,“我对徒弟有要求,当他出徒之后要把自己学到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理解传授下去。”
吕涛的徒弟王海瑞现在也有了徒弟,新来的大学毕业生温丽秀就是他用了一年时间带出来的。温丽秀现在是炉长,也是大赛备用选手。王海瑞的另一个徒弟殷志斌已经成为炉长,并且获得了集团公司技术比武状元。
如今,吕涛的徒弟中有3名集团比武状元、3名高级技师、7名技师、21名高级技工,在炼钢岗位打造出一支高素质团队。其徒弟所在的班组曾先后荣获太原市工人先锋号以及集团“质量先进班组”“安全先进生产班组”称号。
最近,吕涛和徒弟们通过反复实践,把原来需要进口的“日本低温压力容气钢”实现了自炼,不再需要进口。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提高了冶炼效率,将原来冶炼一炉钢需要花费6个小时缩减到现在只要3个小时。吕涛高兴地说,徒弟们已经成为生产中的骨干,为24小时娱乐转型蹚新路作着贡献。